“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幸福,”孙云晓说,虽然父母、学校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并没有直接把压力抛给孩子,但是却有意无意地、有选择地给孩子呈现信息: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的,却没有告诉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即使摆个小摊仍然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常常吓唬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父母就要付出更多辛苦,却没有告诉孩子,这些辛苦是爸爸、妈妈能承受的;我们常常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却没有告诉他们努力的过程更重要,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这样的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为了激励孩子,我们在孩子面前铺开了一条没有退路、没有出口的道路。
于是,从小到大,孩子们默默地毫无选择地内化着周围强大的要求和压力,而大人们往往对此浑然不知,也就无从感受这种内化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它成为一个心灵的黑洞,正在给孩子造成致命的伤害。”孙云晓说。
“当孩子的压力内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寻找解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孙云晓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有好的引导,孩子可以释放掉心里的压力,重新轻装上阵,否则,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贴近孩子的心灵最重要
“教育的关键在于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孙云晓介绍,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好,而是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
“我能理解这个孩子没能学文的心情,其痛苦一定不亚于失去一个情人”,孙云晓自己就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因此他非常理解小约没能学文时的深深的无望感。
小约妈妈也在心里无数次地检讨她和丈夫当初的做法。
“其实,孩子上了高中以后我对他就不太了解了。”小约妈妈说。
由于孩子初中时的学校是在哈尔滨市区,为了照顾孩子,小约妈妈把工作调到了哈市,高中,小约又回到了家乡,可妈妈没能再把工作调回来。这样,她上班就要很早出门,晚上也会很晚回来。为了保存体力,小约妈妈通常晚上九点之前就会睡觉。此时,在高考重压下的小约,每天却过着极为紧张封闭的生活,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要从家里出发,晚上到家妈妈通常都已经睡觉了。
父母和小约的沟通已经非常少了。
这时的小约仍然酷爱阅读,因此,每天晚上的时光对于小约来说是非常自由的,他会大量阅读。
“我觉得这种大量的阅读一定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经常过一小段时间就没收一次他的书,但是,没收了他还会买,他的零花钱几乎都用在了买书上。”小约妈妈说。“我现在最大的失误是,只知道没收他的图书,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而没有坐下来跟他沟通,走进他的心灵。”
旅美学者,著名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快乐专家王占郡曾这样跟记者形容家庭教育: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0”,好的家庭教育是在“0”上不断增加“正数”,孩子长大以后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这些都是一些“负数”,一个人身上的“正数”如果足够大,那么他就有足够的能力削减这些“负数”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身上没有积累足够的“正数”,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缺少抵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就会出现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心理学博士李文道指出,世上没有哪个父母能做到不犯错误,也没有哪个父母能为孩子抵挡住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地贴近孩子的心灵,与他们树立良好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在关键的时刻给他们及时的引导。
高考+艺考让孩子身心俱疲
无法回避的是,小约是个正在承受着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
“每年的中考、高考季到来的时候,都是孩子心理出问题比较集中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更容易听到孩子自杀的悲剧。”孙云晓说。
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课题组对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感到压力最大的三个方面依次是:“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课业负担过重”和“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另外一项由安徽省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的调查表明,初一学生中抑郁症状所占比例超过一成,到了高三这个比例达到了56.8%。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