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66名前往中国进行朝贡和贸易的琉球人,在回国途中因遇到大风,船舶漂流到了台湾,被台湾土著牡丹社民误认作敌人,杀死54人,另外12人被清正府护送回国,日本借机派兵三千六百名占领台湾南部,史称“牡丹社事件”。
1875年,日本派兵进驻琉球,并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号,不再向清正府入贡。琉球派遣尚德宏到宗主国清正府求助。但清正府并未重视。
1878年,日本决定废琉球为郡县。声明琉球与中国的关系由日本外务省处理。
此时,身在中国的尚德宏赶紧向李鸿章求助,表示日本要“灭数百年藩臣之祀”,琉球上下正是“主忧臣辱”,“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恳请清正府“威惠于天下”,希望能“速赐拯援之策,立兴师问罪之师”,救琉球国于水火。但是清朝正面临西北阿古伯入侵的危机,无法拯救琉球。
1879年日本废琉球置冲绳县,增派军队镇住了琉球“藩王”,并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东京。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正府被迫将台湾和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如此琉球问题就“一切按现实解决了”。
三,民国正府与琉球
虽然日本早已占领琉球,但是中国正府并未承认。1919年,时任中华民国总体徐世昌组.织人编《晚晴诗汇》,将琉球诗人诗作当做“属国”部分列于最后一卷。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写到:“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闻一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在国民谠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自明治以来,日本早就有一贯的大陆侵略计划。过去甲午之战,他侵占我们的台湾和琉球……”中国国民正府特以蒋介石的这次讲话为原则,提出要光复琉球。
1943年,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提及琉球问题,称:“以国际之需要而论上述完整山河系统,如有一个区域受异族之占据,则全民族、全国家即失去天然之屏障,河、淮、江、汉之间,无一处可以作巩固之边防,所以琉球、台湾澎湖、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无一处不是保卫民族生存之要塞,这些地方之割裂,即为中国国防之撤除。”这是中国国民谠最高领导人在战时的公开文件中首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琉球事关中国国防,表达了中国要求收复琉球的意向。
1943年,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根据美国记录概要,当时“罗斯福总统提及琉球群岛问题并数次询问中国是否要求该群岛,蒋介石答称很愿意同美国共同占领琉球,并根据一个国际组.织的托管制度,与美国共同管理该地。”但是,1944年,中美英三国公布《开罗宣言》中提到:“应当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攫取和侵占的太平洋一切岛屿,把日本从中国窃取的一切领土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其中没有提及琉球群岛。不过在《波茨坦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拳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日本正府表示接受改公告。从中表明日本对琉球为拥有主拳,但当时国民正府没有主动提出要求,从而使中国失去了取得琉球问题发言拳和确定琉球是中国属国法理拳的唯一机会。
开罗会议
1947年5月,“琉球革.命同志会”呈报国民正府,希望中央正府在讨论对和约时将琉球问题列入议题。8月,又吁请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合理解决琉球问题。然而美国当局并未考虑琉球人民的诉求。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