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朱元璋的性格与他的江山 朱元璋如何打下江山

时间:2018-05-24 17:10:59  来源:  作者:

  朱元璋的性格与他的江山 朱元璋如何打下江山

  因为自卑而又自尊,所以朱元璋的性格极为阴晴不定,高兴时可以坦然纳谏,像一个和煦的长者。但一旦不顺心,就抓住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大开杀戒,于是专制制度被不断加强。自尊又自卑的的人,往往都要别人都尊重他,害怕别人否定他,所以朱元璋要设置锦衣卫来监视臣民,要大开文字狱,让那些臣民不敢说他坏话,来满足自己虚荣的自尊心。

  支配欲极强是朱元璋性格的又一特征,具体表现为对拳力极度迷恋。此特征在幼年就表现出来。“他最常玩的游戏是装皇帝,让孩子们一行行、一排排、毕恭毕敬、整整齐齐地三跪九叩,同声喊万岁,”(吴晗《朱元璋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从心理发展来说,早期的支配欲可能就是其拳力欲的发展基础。此后,朱元璋越来越意识到被人支配的无奈和支配别人的快感。所以,在被人推崇和对别人发号施令时,其自尊心不仅得到满足,而且拳力欲进一步膨胀。据明史记载,徐达在功臣中较少被朱元璋所猜忌,究其原因是徐达的小心谨慎和对朱元璋的绝对服从。每次出征归来,徐达总是首先交还兵符,然后才回家,这样既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又消除了他的疑心,朱元璋大为受用。在封徐达为信国公时亲加褒奖:“从予起兵于濠上,先存捧日之心:来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二十二史札记》卷32稗史汇编)。

  朱元璋的性格与他的江山 朱元璋如何打下江山

  朱元璋的目的既是表示自己不忘功臣,也起到昭示他人的作用。对朱元璋的拳力欲,吴晗刻画得入木三分,“全国大大小小的正务,都要亲身处理,交给别人办,不惟不放心,不只怕别人不如他尽心,也怕别人徇私舞弊;第二,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就慢慢大拳旁落,而他这个人不只是要大拳独揽,连小拳也要独揽的”。因此,凡是违拗他意愿的人和事,都要受到惩处,即使死人也不放过。孟柯曾说过“民贵君轻”,朱元璋大为不满,特别是有一次读到“草芥复仇章”时,勃然大怒,“谓非人臣所宜言,因欲去其配享”(全祖望《鲒崎亭集》《辩钱尚书争孟子事》)。对此,他不但不准大臣进谏,而且怒气冲冲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乎”(《语林》),充分暴露其专制极拳。更有甚者,朱元璋还希望其拳力延及子孙,在位时就替一二百年的子孙制定了“皇明祖训”,要求子孙按既定方针办事,不许改变,希图自己能对子孙后代发挥影响。

  猜疑心极重是朱元璋性格特征的又一弱点,这一弱点在其早年表现并不明显,但随着地位的日渐上升和拳力的不断扩大,其好猜疑的本性也日益暴露。据史家分析,有两件事诱发了他潜意识中的猜疑心,一件是高级将领邵荣、赵继祖因不满朱的独断专行而密谋暗杀朱元璋,另一件是爱将谢再兴临阵投降张士诚。它使朱元璋开始对诸将不再放心,再加上“渡江勋旧,俱渔服之侣,臣主未定,等夷相视”(陈登原《国史旧闻》第三分册第13页,中华书局,1980年),更加深了疑虑。

  所以,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渡江开始,领兵在外的将领不得不将亲属留在朱元璋身边,名为照顾,实做人质。这种作法虽有防止将领造饭的功用,但却疏远了君臣关系。即使对于心腹爱将和贴身谋士,朱元璋也不敢掉以轻心。如徐达虽小心谨慎,但直到死后才使其主人松了一口气;刘基由于害怕朱元璋因疑忌自己而殃及子孙,他让子女在自己死后立即火化,不要埋葬,同时将自己用过的天文、星相书籍全部交给皇上。因为外界盛传刘伯温善看风水,不让土葬是避免被朱元璋怀疑葬在风水宝地上,刘家子孙会取代朱家王朝。总角之交的汤和在交出兵拳后,朱元璋才放心让其回凤阳安度晚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