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利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照片)
【聊天】(父母要专注的与孩子聊天。)
【场景】(用语言描绘场景。)
【提问题】(孩子提问或妈妈提问)
【唱歌】(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唱歌。让孩子多听,再鼓励孩子唱。)
【朗读】(朗读一些朗朗上口、有趣味的儿歌。)
【讲儿歌】(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声情并茂。)
【编故事】(让孩子自己编故事,不要否定孩子。)
(1)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有研究表明,孩子从小认识的字母、单词和阅读的书籍越多,在一年级学习发音的时候,就越种方式让孩子浸泡在语言环境中,这样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听到父母说的词汇,他们就能明白这个词汇的意思。通过阅读,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词义。
在《小熊宝宝》的绘本中,有一本绘本叫《我会穿短裤啦》。小熊宝宝会穿短裤啦!大家都想和他一样,自己穿短裤。小兔穿上了,大象穿上了……呀,是谁穿错了?穿短裤多么有趣呀!小兔子坐着穿,小河马撅着屁股穿……看,大家的短裤都不一样啊!不会穿的宝宝别着急,看看封面,小熊正在教小老鼠呢!
这本绘本讲的是小动物学穿短裤的事情,最后自己也会穿了。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很多孩子不愿自己学着穿,什么也不说,希望妈妈帮他穿。有的妈妈会直接帮孩子穿裤子,这样既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当妈妈与孩子一起来阅读绘本里的这个故事,并讲给孩子听时,孩子会感到很有趣,而且也愿意自己来尝试。甚至他还会学着小河马的样子撅着屁股穿。当孩子在学小动物的样子穿裤子时,妈妈可以用适当的词去形容他:
“宝贝,你象小河马一样,是撅着屁股穿的。”孩子就会理解什么是“撅着屁股”这个短语了。
(2)贴照片或悬挂有趣的图片和孩子聊天。
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从婴儿期开始,一直到8岁。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给孩子尽可能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悬挂一些有趣的图片,会让孩子感到更有兴趣。
在家里的墙上和冰箱上都可以挂一些有趣的图片、海报、日历、照片和地图等等。当墙上挂有图片时,父母和孩子聊天就有话题了。随便看到一幅图,都可以和孩子说话。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一些新的词汇给孩子听,扩展他的词汇量。
现在,在很多家庭中,墙上都会贴一些家庭照。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园时,父母会给孩子拍照;去外面旅游时也会给孩子拍照。这些照片贴在墙上,都可以成为父母与孩子说话的话题。
妈妈可以这样与孩子聊天:
“宝贝,还记这是哪里吗?这是游乐园。”(词汇:游乐园)
“看看,你在玩什么?你在坐飞机。飞机飞得很高,飞得很快!”(词汇:坐飞机)
“这是什么?这是金黄山的小金鱼。它们在游来游去,摆尾巴,吐泡泡。”(词汇:金黄山、游来游去、摆尾巴、吐泡泡)
“你在和小朋友玩什么?这是你和小朋友在排队玩滑滑梯。”(词汇:排队、滑滑梯)
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孩子比较难理解,但是有照片的话,孩子看到照片就容易理解了。比如:“排队”这个词,是指孩子一个接着一个排在别人的后面就叫排队。
(3)讲述自己的生活,告诉孩子你正在做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当中,爸爸妈妈做的每件事情都可以和孩子说一说。
比如:妈妈买了菜回来,要准备晚餐了。这时,可以告诉孩子:
“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蔬菜:有西红柿、有南瓜、有红萝卜和黄瓜。还有水果:有苹果和葡萄。宝贝,快来看一看。”
然后,妈妈可以拿出一样蔬菜问孩子:“宝贝,你认识这是什么蔬菜吗?”一边说,可以一边让孩子魔一魔。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妈妈就来回答:“这是西红柿,它是红色的、圆圆的。还记得西红柿是什么味道吗?”
这时,妈妈可以切一片下来再给孩子尝一尝,告诉他:
“西红柿是酸的。你喜欢酸味吗?”
在丰富孩子词汇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孩子的感人,效果会更好。如:让孩子魔一魔、捏一捏、闻一闻或尝一尝。这样能让孩子更容易去认识一种物品,并理解这个词汇,还能强化孩子的记忆。
妈妈还可以用短句来表达自己的喜爱:“我喜欢吃西红柿。爸爸也喜欢吃西红柿,你喜欢吃西红柿吗?”
3岁以上的孩子,能用短句来表达。如果孩子开始不会表达,妈妈可以帮助孩子来表达:“宝宝也喜欢吃西红柿。”让孩子理解“喜欢”这个词汇。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