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闺蜜坐公交被摸出水 闺蜜和我一起用一根黄瓜 睡不着和闺蜜磨豆腐

时间:2019-05-24 14:55:01  来源:  作者:

  柳永是一个浪漫主义情怀的文化人,他对女性的态度也比别人要和善和礼貌,也很尊重和爱护,一般可以当成很好的知心朋友。在那个年代,他能表现出对女性的这样的态度,相当的了不起。不过这些女子也不是普通的女子,用现在的话来讲是有层次有品位的才貌俱佳的人中精品了。也有一种可能,宋朝这个社会,女性的地位没有后来朝代那么低。总之,柳永和女生们相处非常的和谐。他们之间的感情远超过了普通的朋友关系。他在仕途失意的时候也得到了这些女人们的无私帮助。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女人们被称为青楼女子,是一种低下的职业,但是那个年代,人们不这么看。他们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琴诗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容貌姣好谈吐优雅,整个一现在的明星大腕。

  古代的成功男人,无论是人场得意的还是商场赚钱的,都会在青楼里面寻找爱情的。家里的老婆一般都是父母根据两家的情况定下的。门当户对有一定道理,是为了家庭稳定。但是,并不能保证夫妻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和思想,也不可能出现爱情。通常,男人们的爱情都会在青楼里面找。当然这是指的成功的男人,那些为了一日三餐奔波的普通男人,能够娶得上一个女人为老婆,平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晚上暖暖被窝,就已经很好了,哪里会寻找什么爱情。

  古代的青楼女子,很多都很有修养,很多时候,她们选择男性也未必都是看谁有钱。这一点大概要比现在的女人们强点。一些落魄但是有才华的书生经常会被青楼女子收留。主要是喜欢他们的才华,更加上相貌俊美,风流倜傥。这种故事在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有很多,比如杜十娘啥的。相反,那些豪门的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们,姑娘们却不一定待见,常常等上三五个月,银子花了许多许多,到头来也未必能有幸让女子陪他喝一次酒。听人说,青楼女子挑男人,不是看谁最有钱。如果有男人想会一会自己心仪的女子,必须要会写诗。而且你写的诗能引起女子的注意。就是说要与众不同。你要每天把你自己写的诗词贴在姑娘的门上,由姑娘的管家每天来取。然后,哪一天,你的诗被姑娘看中了,才会回你一首。这下你就有希望了。

  柳永不用搞这些,姑娘们是争着想跟他亲近的。一般都是主动找他,只为了求得一字半句的词儿。

  按照当时的情况,哪位姑娘能够得到柳永的一字半句的诗词,身份马上就提高了。逢人便说,瞧见没,柳永,柳三变,柳人人,柳七,给我写的。在姑娘们中间流传着这样的句子,叫: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听着就是感人。皇帝召见都比不了柳七哥的一声呼唤。仁宗是不是会吃醋啊?

  柳永他最失意的时候,去到哪位女子家里,都会收留,好吃好喝好招待,好酒一杯聊情怀。

  当时的京都汴梁,繁花簇锦,车水马龙。商铺店面热闹非凡,青楼妓院灯红酒绿,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氛围。青楼的女孩们的柔情似水和多愁善感给了柳永很多的灵感。柳永的词大部分是描写了这种女子的细腻柔情以及他与女子们的相知相恋。

  童年柳永成名早

  柳永出生在当时的宋朝首都东京汴梁,过着城里人无忧无虑的太平盛世的祥和日子。家境富裕,生活安逸。后来,父亲被派往外地做人,小柳和他妈妈就回到了老家福建。在福建一住就是五年,这五年,柳永过得也很滋润。

  柳永在福建的老家,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位于现在的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风景区有一个古村落很有名,叫上梅镇。柳永的老家就是这里。

  2003年,国庆节的时候,我曾经去武夷山游玩,当时有个伙伴哭着喊着要去上梅。我当时纳闷,上梅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看的?我都没听说过。我这位伙伴说很有岭南风格的古村落,还未有被旅游部门开发,游人不多,且都是一些户外爱好者去体验那种世外桃源的乡间生活。我当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也不知道柳永的老家是这里。我想那位哭着喊着要去上梅的伙伴也不知道这些,他都说了,只是知道这是一个古村落。

  这位伙伴执意要去,而我们几个人又对当时的上梅不甚了解,心想既然来了武夷山,就要去著名景点才有意义啊,比如什么九曲溪虎跳崖什么的,谁知道上梅是个什么东东?回来后别人问起来,你们去武夷山玩,说上梅谁知道啊。因此,只好兵分两路了。

  这就是我同上梅古镇第一次接触。然而是擦肩而过。

  柳永在上梅镇住的这一段时间,可是没闲着。读书写字,背诵经典。四书五经,每日研习,不敢怠慢。当然,写诗写词那也是必须的。其中一首叫做《中峰寺》的诗当时极富盛名,流传甚广。那时候的武夷山市不叫武夷山市,叫崇安县。崇安县有个寺庙叫中峰寺,那时的柳永也就七八岁的年纪,名声却很大。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少年天才。

  小小的柳永跟祖母生活在一起。用一句著名台词那叫“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是的,奶奶不是他的亲奶奶,是柳永的爸爸的继母。柳永父亲叫柳宜,生母早逝,柳宜是继母带大。他跟继母感情甚笃,继母待他也视如己出。柳宜长大成*人,赴京城考取功名,娶妻生子,在东京汴梁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不,柳宜又要派往全州做通判。这个人可是一个重要角色,一般都是带着中央的指令监督地方正府,相当于中央正府派往地方的外派人员。估计也是临时性的,时间不会太久,督促地方解决问题,办完事就回去。回去之后,如果事办的顺利,得到皇帝嘉奖是意料之中的事,人位的升迁也是顺理成章的。就好比现在的考察干部,要想给他升迁,必先放到基层锻炼是一个道理。这样的派出,是不能带家属的。柳宜只好把四岁的柳永和妻子送回到福建老家。

  老奶奶听说孙子回来自然喜出望外,儿子在京城发展,风生水起的,后来升人发财娶妻生子,老太太在福建乡下打理田产和茶叶生意,硬是没见过儿媳和孙子。祖孙见面寒暄唏嘘,哭成一团,自不必说,打这以后,柳永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山村安顿下来。在这个继奶奶眼里,咱孙儿聪明乖巧,孝顺有礼貌,长得又俊俏,像个女孩子。喜欢的自是不必多言。

  老太太对他那是视如掌上明珠,走哪里,带着。逢人便夸,我这孙子,出口成章,才华出众,七步能诗,堪比曹植。

  这一日,逢镇上集市,周边村寨,悉数而来。寺庙门前,香火缭绕,引车卖浆,走街串巷,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太太带着孙儿来到享誉十里八乡香火鼎盛的寺庙《中峰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