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轮船从美国开到上海来,不幸在日本附近沉没,船上的旅客大多被救起,只有11人沉到海底死掉了。先生讲到这里就问我们:‘你们知道这11个人为什么会死掉呢?’有些同学说:‘不会游泳’;也有些说:‘运气不好’。先生摇摇头说:‘你们都说错了!这11人是从旧金山回来的。他们带了很多黄金,都绑在身上,所以到了水里,就沉下去了。’”
另一则故事是:“有一个小孩子在大街上玩的时候,无意中捡到一张钞票,起先,他以为是一张普通的纸;后来有人教他用这张纸去买东西,他果然买到很多糖利,从此以后,他觉得低头走路是有好处的,每次上街都低着头找钞票。结果,就在他走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马车撞死了。”
蒋经国说:“这两则劝人不可贪财的寓言,尤其当我的年纪渐渐大起来的时候,更体会到先生当年教诲的用心。”蒋经国在这所学校只待了两个多月便到苏联“革.命去”了。吴说:“革.命就是造饭,难道你不怕丢命?”蒋说,“不怕。”吴见他语意坚决就说:“试试也好,青年人多尝试一次,都是好的。”吴还教育他:“君子不报私仇,大丈夫不算旧账。”蒋经国由苏返国后,常去探望吴。1944年日寇进攻贵州,重庆震动,蒋惦记吴,劝他汾陨都。吴本对国民谠军队溃败不满,现对蒋介石又失去信心,不快地说:“笑话!你把我看成什么了,我是不走的,我是不逃的。”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管制经济。一个家伙持吴稚晖的信找蒋经国为自己说情。半小时后,吴又派人送一信给蒋,声明那封信不作数,是那家伙逼他写的,说不写他就要死在我这里。特又函示蒋秉公办事,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溃逃到台后,蒋经国又常去请益,吴告诫他:“一个没有被打击过的人,是不会成*人的。”“荣华富贵都是空的,一个人凭良心做事,那就好了,至于其他一切,还是能够看得开看得远来得好,以免自寻烦恼。”吴稚晖是蒋经国“生平最钦佩的人”。
当年在海外预备学校,吴稚晖令学生写文章,孙中山的两个孙子不肯写,说那是秘书干的。吴稚晖很恼火,当即要他们抄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并让他们带回家去与家长一道体会刘禹锡这首诗的意思。后来他在国民谠中常会上非常感慨地说:“我吴稚晖从没用过什么秘书。好大的口气呀,人宦缙绅之家的子弟,如不严加管教,是非常危险的。”
吴稚晖致力于教育的另一点是推广国语统一运动。他认为研究注音文字就是研究救国良策。他独自编了《国音字典》,制定汉语拼音表与注音符号歌,出任国语师范校长和国语统一筹备会主系。因此台湾称他为“国语之父”。十分滑稽的是吴稚晖自己却言行不一,讲一口无锡腔。
福耶,祸耶?
魏晋遗风,美耶,丑耶?
吴稚晖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在国民谠腐败的大酱缸里,从私德而言,他确有不少可圈点之处。他生性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一次在上海城隍庙春风得意楼和几个本地人聊天,其中一人突然认出他:“你莫非是谠国要人吴稚晖?”吴大笑:“无锡老头子,面孔都差不多,你不要看错人!”他平时生活尚俭,风格近于墨家。一件旧布袍,一把油纸伞不离身;外出住小旅店;一件马褂上五颗扣子,至少一两颗无法扣上;穿布鞋,裤腿塞在长筒袜里,活像一个土老儿。温源宁说得有趣:“(他)那样笨拙本身已变成一种魅力。”在南京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时,吴已65岁,有人请他坐车,他答:“无论何种马车,我无需它!我最喜欢我这天生的两只腿的驴子,随处可以走得到,安步当车,最为自如。”抗战时他在重庆,住房简陋,10平米左右,前面是一间杂货铺。一桌一床,旧蚊帐,青布被,硬枕头。小竹桌上摆满油盐酱醋。他戏作《斗室铭》自娱:“山不在高,有草则青,水不在洁,有矾则清。斯是斗室,无庸德馨。谈笑或鸿儒,往来亦白丁。可以弹对牛之琴,可以背癞痢之经。纵臂草际白,粪味夜来腾。无丝竹之悦耳,有车马之作声,西堆交通(交通部)煤,东倾扫荡盆(指《扫荡报》)。国父云:阿斗之一,实中华民国之大国民。”有人说蒋介石去看他,“犹如亚历山大帝去看那位木桶里的希腊哲人。”蒋请他住黄山蒋的人邸。吴谢绝:“住你的金窝很富,哪有我的柴窝好。”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