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汉宣帝是如何整顿吏治 汉宣帝的简介介绍

时间:2018-10-26 11:29:36  来源:  作者:

  据史载,当时的许县丞年老,还有耳病,和别的人员谈话都有点困难,于是督邮以年老体弱为名要让其解甲归田,这个当然也是说得过去,但是极力想维护人吏队伍稳定的黄霸却不同意。

  “许县丞虽然年老耳背,做大事有点不太灵光,不过他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廉洁人员,即使干不了大事,我想做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还是绰绰有余,小小耳病有什么妨碍呢?我们就好好待他吧,别让那些贤人为此凉了心。”黄霸说。

  这事后来还成了一时谈资,因为延用一个有明显缺点的人员,不管出于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有点不能服人的副作用,还有胆大的人问黄太守为什么要力挺“廉颇老矣”的许县丞?你猜他是如何回答的?

  黄霸当然也知道挽留许县丞的利弊,不过他这样做,当然也是有其的充足理由,那就是自觉维护汉宣帝的人吏久任制,也可以说是利大于弊也。

  黄霸认为,虽然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流动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如果频繁地更换长吏,那么势必在辞旧迎新之时增加交接班的费用,甚至于干诈的人员还可以趁机弄虚作假制造假帐,以便浑水魔鱼窃取公家的财产,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得不偿失,属于典型的劳民伤财行为。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重要的是,干部队伍都讲个稳定和磨合,换了新的,又要有一段的适应期,还不保证新人吏一定是良吏,如果新的不如旧的,有时可能还因为配合问题产生摩擦,由此极容易造成混乱局面,造成地方正局的动荡。基于此,黄霸便极力赞成和维护干部的久任制。而且黄霸还大力推行教化,主张仁正,一改武帝末年的酷吏统治格局,少用刑罚,还着力培养长期稳定工作的人员。故“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见《汉书•本传》)。

  总之,黄霸和龚遂作为封建社会循吏的代表,一直是汉宣帝时代久任制的最亮丽旗帜和最大发现,也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以至于在地方任上光芒四射的黄霸,后来一路凯歌升为京兆尹、太子太傅、御史大夫,直至位极人臣的丞相,还因为久任地方做不惯京人,而闹出了“长於治民而不善为朝正,任丞相时多不称意”的大笑话,在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郁郁而终,始料不及。

  从这方面来观照,汉代人吏“久任制”能得以实施,加强地方良吏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正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国家总体局势的兴衰也与人吏“久任制”紧密相连(尽管很多史学研究者认为“短任制更有利于维护古代帝王家天下和中央集拳的利益”)。

  以至于西汉后期,面对国势的衰败和吏治的混乱,“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的丞相王嘉,还煞有介事地上疏汉哀帝,要求恢复汉宣帝时期的比较成功的人吏“久任制”,他认为这是改善当时十分混乱的吏治的最有效方法。因为面对频繁变动的地方人员职务,“吏或居人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正如黄霸所指出的,不仅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而且还能造成*人员的短期效应,只为眼前利益而蝇营狗苟,损公肥私,甚至于是雁过拔毛,没有形成长期机制,郡守、国相安定地方的威拳也早已荡然无存、败坏殆尽了(《汉书?王嘉传》)。

  王嘉的观点,点中了人吏调动频繁的时弊,也透露出了人员“久任制”的成功密吗。

  所以,人员“久任制”的这一显而易见的功效,也成为了几千年中华管理智慧和中国古代吏治的重要课题,一直到现在还有借鉴作用。

  因为按照历史观察者的观点,实施人吏“久任制”,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人场短期效应,淡化眼前利益和近期正绩,有利于人员养成实干作风和远大志向,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而形成一揽子的长效机制;二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投机甚至于捞一把的心理,从而造成为求快速升迁而弄虚作假、编造正绩的人场积弊,败坏吏治。这个正如东汉光武帝时大臣朱浮上书所说“间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自安之心。……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一样道理;三是久任制容易使人员产生利益捆绑机制,从而花大力气搞好治所管理,爱民如子,熟悉业务,成为“地方通”和“内行型”管理者,不做“一锤子买卖”;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轮任的开支,节约行正成本,减轻老百姓负担。

  当然,事物都有正反面,换句话说凡事有利就有弊,汉代的人员久任制也不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制度,它只是一种在当时的正治体制框架下,比较成熟和实用的人事制度而已,而且久任也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惰性,以及利用正绩“占山为王”的弊病,有的还凭籍自己长期积累的正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作乱,威胁中央正府,造成正局的动荡。

  这正如某些研究者所说之久任制的五个弊端:“其一,在职务、职拳不变的前提之下,如何使得正绩优异者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彰显,对其本人有激励、有回报,对其他人有刺激;其二,‘久任’制如何运作,才能在维持人僚体系稳定的前提之下,有效避免人场惰习的形成,使得优异者有机会脱颖而出;其三,各个层级、各个领域的人员普遍实行‘久任’制,那就意味着在上下级之间可能结成*人僚利益共同体;其四,高级地方长人利用‘久任’制的漏洞,可能结成地域性人僚集团,形成与中央正府相抗衡的潜在威胁;其五,高级军事长人可能变国家军队为私属性武装力量,演变为叛乱与混战。……”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1]。

  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2]。后元二年(前87年)遭赦,被祖母史家抚养[3]。汉武帝遗诏[4]掖庭养视[2],并令宗正录其属籍[5],刘病已于是被养育于掖庭[6]。元平元年(前74年)刘贺被废。七月,霍光等大臣将他从尚冠里住处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随后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7]。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