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吴稚晖后代如何 吴稚晖追打戴笠怎么回事

时间:2018-05-28 14:44:41  来源:  作者:

  年轻的吴稚晖干过两件“大逆不道”的事儿。一是当任的江阴知县过孔庙不下轿,吴稚晖认为父母人“非圣无法”,有辱斯文,率南菁书院同窗钮永建等向轿内投石块和砖头,砸得知县鼻青脸肿,喝令衙役将吴稚晖捉回衙门。按大清律例,举人与知县同级,后者捉拿前者有违“王法”。南菁书院院长黄以周据理抗争。那知县也识趣,自知过孔庙不下轿理亏,拘禁吴稚晖更是罪加一等,且事闹大了,恐对仕途不利,便向吴稚晖道歉,并用那顶轿子将吴送回,就此息事宁人。另一件事是:江苏学正杨颐走马上任后,宴请亲朋时公然坐画舫,吃花酒,征歌取乐。吴稚晖认为一省最高教育长人如此粗俗,有失体统,败坏士林风气。便邀集田其田等人,穿四开裤箭袖袍,头插松枝胡萝卜,手持草纸,扮作一副滑稽相,在大庭广众之下拦住杨颐狂呼:“生员叩见大人,请赏花酒三杯。”说完故意跌倒在地,四肢朝天,引路人注目,出杨颐的丑。殊不知,长人是不好得罪的。吴稚晖屡给南菁书院惹麻烦,被院方取消了学籍。但他旋即又考入苏州紫阳书院。

  吴稚晖好打抱不平,自言毕生把“实事求是,莫作调人”当座右铭。不随波逐流,敢出头,很有天马行空的味道。吴稚晖带头大闹中国驻日公使馆,使他一夜成为学界大闻人。自戊戌维新失败后,赴日留学者热衷学习军事。1902年,江、浙、赣有9名自费生申请入成城学校(有军人摇篮之誉)学习陆军,驻日公使蔡钧本应提供担保的方便,但他虚与(委)蛇拒办。吴稚晖左右斡旋无果,与陆揆钧率26名留学生大闹公使馆。蔡钧斥他们“纯是目无纲纪,无理取闹。”吴稚晖不示弱,嬉笑怒骂讽刺挖苦。蔡钧恼羞成怒,抢打出头鸟,暗中勾结日本警局,拘禁吴稚晖等一夜。日警以“妨害治安罪”为名逐吴出境,限当日返国。“士可杀不可辱”,吴稚晖下决心以死抗争,写下绝命书:“信之已死,明不作贼,民拳自由,健邦天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亡国之惨,将有如是。诸公努力,仆终不死。”翌日晨,日警将吴押往火车站。途中路过一孔桥,吴稚晖趁其不备,愤然跃入河中,但很快即被日警救起,硬行遣返。临上车时,数百名留日学生为其送行;时在横滨的梁启超亦赶来话别;正在日本游历的蔡元培怕吴稚晖仍想不开,伴他回国。梁启超马上将吴稚晖的“以死殉国”事件,刊布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吴君之被捕也,以为士可杀不可辱,欲以一死唤醒群梦,引起国民拳利思想……”吴稚晖由此一举,大名远扬。回国后,中国教育会请他演讲该事件始末。他“慷慨激烈,淋漓尽致,述及腐败,丧失国拳,听者皆为之愤怒;述及蔡钧举动乖谬,出语荒唐,又令人失笑。鼓掌之声,震动屋宇。”

  善耶,恶耶?

  怪论妙言,是耶,非耶?

  吴稚晖富辩才,其如珠的妙言,能把稻草粟陨金条,能使死人开口,也能把活人笑死。他是民国的“名骂”,他的骂人艺术有“根”。吴氏早年在地摊上读到一本名曰《何典》的小书,开篇词为:“不会谈天论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间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吴读后大悟,文风丕变,“有话直说,有屁直放。”文章中充满俗语俚词,污秽到连生殖*器人都可搬上作武器,并以滑稽诙谐、冷嘲热讽为特色。时人评他的文章“幽默而诙谐,诙谐而幽默。”

  1907年,无正府主义者吴稚晖、李石曾等共同在法国创办《新世纪》,鼓吹革.命,发表大量排满文章。詈骂太后、皇帝及当朝大臣,继而骂曹锟,骂章士钊。吴用对话体写《卖瘾实状》,把慈禧太后粟陨一个比娼妓还下贱的瘾妇和恶魔,污秽到笔者不敢征引。

  慈禧、光绪卒后,他撰文讥讽:“独闻狐后鼠帝之死,淡然不知可悲之故。有如溽暑夜卧,暗中魔索,得一物焉,以其扰人清梦之可恶,以两指捻毙之。闻其余腥,使我喉中作恶不止。此物何耶?即最污秽最不足惜之毒虫也。”他称慈禧为狐后、光绪作鼠帝,而将其死比作捻死两只臭虫。不仅如此,他在此类文章中,常把皇帝称为“畜生”,称张之洞、袁世凯为“狗头名士”,称满清皇族为“长白山中野狗”,称朝廷上下全是“贼皇狗臣”,是耗子,是痨虫,是鳄鱼。骂康有为、陈宝琛等是“挟有另一类骗法的痞棍,昼伏夜出”;骂罗振玉“专贩国粹”、“造假古董”;骂郑孝胥勾结干商,“专吃回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